生小宝宝的时候脐带血到底有没有必要留
脐带血存在的特殊价值就是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对发生的白血病、其他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的疾病都有很重要的治疗意义,所以储存脐带血作用是非常大的。
所谓的脐带血是指胎儿娩出、断开脐带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脐带血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的种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是由脐带血分化形成的,而且再生造血速度是特别快的。脐带血干细胞可以治疗多种病症,比如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都是可以通过脐带血来治疗的。脐带血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血液,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所以在医学上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保留脐带血,保存脐带血能够为自身以及家庭购买一份生命上的保险,因为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出现一些恶性肿瘤或者血液系统疾病,有可能通过脐带血来治疗的,所以目前从临床工作角度来说有必要保存脐带血。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有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脐带血有能够代替骨髓移植的可能性,这个发现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但由于脐带血的医学信息还不够完善,医院也还没有储存的条件,基本上都是废弃不用的。在通过近十几年的研究实验得出,可以用脐带血进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对八十多种的疾病都有效果。并且脐带血的匹配率与骨髓相比,要高得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通过脐带血移植成功的案例也越来多。可以说,脐带血是婴儿带给这个世界的礼物,为人类生命提供了一种宝贵的资源。
医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脐带血移植有其自身的优势,院长主任表示,自体脐带血移植是治疗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血液病、儿童恶性肿瘤有效的手段,由于不存在排斥和GVHD的风险,无需配型、对细胞数量的要求低,移植性更高。与此同时,脐带血的科研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据悉,截止2018年底,上注册与脐带血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近400项,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整形外科等相关疾病,很多研究项目都取得了新进展:2017年10月,美国批准了由美国杜克大学的Joanne Kurtzberg教授主持的脐带血治疗儿童脑损伤的扩大范围临床试验,涉及疾病包括缺少治疗手段、却有着更高发病率的自闭症、脑瘫、脑积水、语言障碍等。。近期,美国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即将开展一项为小部分体质较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异体脐带血移植的临床试验,这部分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研究小组将对的脐带血进行筛选,寻找携带一种天然基因突变的脐带血,这种脐带血可以阻止HIV免疫细胞,从而不需要抗物就可抑制HIV[1]。另据一篇于2015年刊登在《Cell Transplantation》(细胞移植)杂志上的Florian Wegner教授的后续研究结果显示,Florian Wegner教授团队尝试将脐带血来源的iPSC(导多能干细胞)通过在帕金森综合征小鼠体内的纹状体部位进行移植,该研究表明采用脐带血作为细胞来源治疗帕金森症是有希望的[2]。脐带血已成为现在以及未来医学界的重要资源,更多脐带血应用的科研成果将惠及更多患者。
应用范围过窄,临床使用脐带血中可能出现30公斤以上儿童和无法使用脐带血的情况。对如地中海贫血症、血友病等先天性血液疾病以及某些遗传性因素的后天性白血病等,不具有治疗作用。利用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血液病的患者,复发可能性大。脐带血存储成本比较高,而对于患有先天基因缺陷的病人,即使保存了脐带血也可能存在导致疾病的遗传基因,这种情况下脐带血的利用价值较低。
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脐带血来源的免疫细胞在未来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大拓宽了脐带血的价值。近年来,脐带血在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一定成效,为这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国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者积开展脐带血治疗脑瘫临床研究,也为我国脐带血的应用掀开了新的篇章。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表现为异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目前,自闭症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而脐带血干细胞在这一领域出现了一些颇具前瞻性的研究。